继电企之后,另一用煤大户焦化企业近期也加紧“海外寻煤”。上周,山东焦化协会从瑞士采购的第一船主焦煤已运抵山东,拉开“2000万吨海量进口计划”的序幕。据了解,河北、山西等炭化企业主产地也都有企业加入了海外购煤的行列。
而为协调焦化企业进口焦煤,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也于近日专门成立了“进口焦煤协调小组”。3月16日,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秘书长杨文彪表示:“协调小组将发挥两个作用:一是联合国内企业统一海外谈判策略,避免外国煤企借机涨价;二是向国内焦煤企业发出信号,不降价就多进口。”
“3月25日,中国炼焦协会将会再次召集国内焦炭企业进一步分析市场形势,推进焦煤进口策略。”杨文彪透露。此前,“进口焦煤协调小组”已经开过一次会议,现在主要在做一些企业调研工作,统一焦化企业步调,防止企业“瞎进口”。
焦化行业“海外购煤团”行将出海,而山东焦化行业协会已下水先行。据了解,山东省焦化行业协会已经与瑞士贸易商达成采购主焦煤意向协议。而第一船进口焦煤也已经在上周到岸,税后到岸价约为1200元/吨,比当地市场价便宜近200元。
山东焦化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2008年底,山东焦协就已经开始与瑞士方面进行谈判,最后初步确定的采购量为2000万吨,如果采购成功的话,这些基本足够山东焦化企业对主焦煤一年的需求量。”
而相邻省份河北省焦化行业协会日前在召开市场分析会时,也已确定联合本省焦化企业采购进口焦煤。该协会秘书长张伯春:“我们目前在与澳大利亚、俄罗斯、蒙古等国进行协商,采购量起码在3000万吨以上。”
据悉,2008年山东省焦炭产量为2885万吨,而河北省为3923万吨。“河北省生产规模要比山东大得多,因此采购量也有可能达到4000万吨。不仅主焦煤,1/3焦煤我们也会采购。”张伯春说。原先,河北焦炭企业所需焦煤,50%以上来自山西,但通过海外采购焦煤后,有可能将不需要在国内进行采购。
如果山东、河北6000万吨进口量能够落实,光这两省的进口量就将约等于去年中国焦煤进口量的10倍。杨文彪介绍,2008年我国进口炼焦煤686万吨,仅占当年我国焦煤消耗量的1.5%左右。
进口冲动缘于价格优势。张伯春表示。“目前与我们谈判的俄罗斯焦煤到港(唐山港)价格已经跌至每吨100美元以下,而从蒙古等地通汽车拉煤,价格要更便宜一些。”
据了解,当前海外进口焦煤税后到岸价能控制在1200元/吨以下,与国内1300-1500元/吨的价格相比,价格优势明显,这对于深陷“成本倒挂”的焦化企业来说,无疑充满诱惑。
“2008年8月以后,焦炭一直处于降价过程,虽然焦煤价格也降了一部分,但无法改变焦炭成本倒挂情况。特别是今年2月份以后,焦煤价格大幅上涨,而焦炭价格却依然疲弱,加剧了焦化企业的困难。”山西焦炭电子交易市场总经理岳岩指出。
但如此大的进口量显然不符合市场现实。杨文彪指出:“山东焦化行业协会达成的协议只是意向性协议,山东、河北要落实如此大的进口量可能性很小。况且如果中国真的如此大规模进口外国焦煤,也会引发国际焦煤价格涨价,进口的成本优势也将会丧失。”
他表示进口量依然只能起到“打补丁”的作用,而高调提出加大进口力度更大的目的在于向国内焦煤企业发出降价信号,“不降价就加大进口”。而另一方面加大进口本身也会对国内焦煤市场的高价格造成冲击,以助焦炭企业“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