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煤矿上,材料成本的有效管控是降本增效的核心突破口。今年以来,霍州煤电李雅庄矿坚持以“人努力”为导向,以“小材料,大监督”专项行动为抓手,将废旧物资回收复用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落子”,通过聚焦成本管控、科技创新、内部市场的竞争力等,让“沉睡”资源苏醒过来。1—7月,该矿累计实现回收复用价值超551万元,蹚出了一条依靠“人努力”持续存量挖潜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对标管理降成本
“先进单位如何靠精细化管理把成本挤出来?”带着对成本管控的深度思考,李雅庄矿组织专项考察团赴兄弟单位取经,对物资分类标准、回收考核机制等进行了针对性地调研。考察归来后,该矿立即行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具体实践。
李雅庄矿首先构建了成本管控对标体系,把21项材料管理指标逐项分解至采煤、掘进、机电等基层区队,明确各节点的责任人与考核标准;其次,在区队一级建立“班清班结、日核周汇”的材料消耗明细台账,严控生产过程中的非必要投入,并将回收物资按完好、可修复、报废三类进行“鉴损定价”,提升复用精准度;再次,严格执行“周查、月晒、季考”的全流程监督机制,每周由经营管理部门牵头开展现场检查,每月通报各队组材料使用与回收情况,每季度进行综合绩效考核,实现“显微镜”式精准管控。二季度,该矿成本管控材料监督小组累计排查现场管理问题139条、系统应用漏洞42条,推动多项材料成本实质性下降。通过强化井下锚杆、托盘等回收复用,全矿材料费同比节约超百万元,实现了从“粗放式投入”到“精准化消耗”的根本转变。
科技赋能提效能
在李雅庄矿物资供应中心内,一块DeepSeek私有化本地部署进度看板上,实时滚动显示着“山焦霍雅”服务器的50多万条投喂数据及设备运行状态:区队领用是否超量、库存是否积压、采购价格是否偏离区间……系统还会自动预警并推送整改建议。这套“数据驱动”的智慧管理系统,是技术团队持续攻坚、努力创新的成果。依靠科技赋能,该矿推动库存周转率提升了30%,积压物资减少了40%,仅仓储成本一年就可节约28万元。
李雅庄矿还创新应用“三审三比”智能审批系统,通过大数据比对自动核验供应商资质、实时分析市场价格、智能筛查合同风险,将人的经验与系统智能深度融合,实现了“质量、服务、信誉”的多维评估。
“现在采购一颗螺丝都要经过系统智能校验,科技让采购更精准、更高效。”李雅庄矿物资供应中心职工高峰说道。从人工统计到数据站岗,科技手段正成为李雅庄矿提升管理效能的硬支撑,推动企业向智能化、精准化管理跨越。
回收复用激活力
“道木400根、电缆挂钩1.5万个、悬挂板319块……”在李雅庄矿废旧物资回收场,实时更新的“复用台账”记录着内部资源的流转价值,也见证着每一位职工的努力与贡献。为激活内部市场活力,该矿搭建废旧物资回收复用内部交易平台,建立“月度回收量考核、复用价值兑现”机制,对各单位回收情况打分排队,对不达标者实行绩效“一票否决”,激励各单位主动作为、争取实效。
李雅庄矿大力推行废旧物资创新再利用工作,全程护航废旧皮带改防护帘、废旧钢材制支护构件等12个创新项目,通过“人努力”让无人问津的废料变身为供不应求的原料。
据统计,1—7月,李雅庄矿废旧物资复用率从49.4%提升至90.6%,复用总额达83.2万元,内部资源循环力持续增强。
从成本管控的精打细算,到科技赋能的提质增效,再到内部市场的活力迸发,李雅庄矿以“人努力”为根本,以提升成本、科技、市场“三个竞争力”为支点,让创新融入实践,让每一位职工都成为降本增效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积极破解了“存量挖潜”难题,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