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做好汛期尾矿库安全生产工作,按照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吉林局党组工作安排部署,近日,无人机小队对全省辖区内防汛风险较高的尾矿库(头顶库)汛期风险隐患进行了排查,通过“空天地一体化”技术手段,为汛期尾矿库防汛风险研判、隐患治理及应急决策提供了精准数据支撑。
科技建模,构建尾矿库“数字孪生”。针对吉林省尾矿库分布广、地质环境复杂的特点,无人机小队利用M350 RTK型无人机、P1建模镜头等专业设备,结合倾斜智能摆动拍摄与三维建模技术,对全省辖区内经研判防汛风险较高的19座尾矿库(头顶库)开展全覆盖式航拍作业,生成毫米级精度三维实景模型。模型全面还原库区地形地貌、坝体结构及排洪设施空间分布,实现应急道路检查、坝体位移监测及泄洪通道可视化分析,为防汛风险评估提供“一张图”决策依据。
精准“体检”,高清影像锁定隐患。汛期排洪能力是尾矿库安全的核心指标,无人机小队采用H20T变焦高清镜头负载,对尾矿库排洪斜槽、排水井、截洪沟等关键设施开展超高清矩阵拍摄与红外热成像扫描,对排洪设施表面裂缝、淤堵、渗漏点及结构变形等隐患进行针对性检查,发现的隐患及时标注并推送至企业及属地监管部门,实现“发现—整改—复核”闭环管理。
模拟演练,创新应急响应机制。结合无人机机动性强、视角全局的优势,无人机小队在监察执法二处辖区某尾矿库模拟灾情开展防汛抢险救灾演练。一是灾情侦查,无人机快速抵近塌方、渗漏区域,通过变焦镜头与热成像将现场画面实时回传至应急指挥中心,辅助指挥部制定抢险方案;二是物资投送,在道路中断场景下,利用无人机挂载运输装置,向被困区域投送救生衣、卫星电话等应急物资,提升救援时效性;三是灾后航测,突发强降雨后,无人机对溃坝影响区域进行航测,迅速生成灾后三维模型,为矿山灾后恢复工作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