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风机房实现无人值守后,在监控室就能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远程操作也灵活,每月还能省下6个岗位的人力,智能化改造成效显著。”近日,大有能源千秋煤矿机电科技术员指着监控屏幕上跳动的压风机运行参数介绍道。
矿井最初设计的压风机房分别在三号井地面与新井地面,两处间距达5.2公里。改造前,每个机房每班都需要1名司机值守,每月共需8名职工轮值。不仅导致人力成本居高不下,而且工作效率十分低下。同时,设备缺乏远程集控功能,故障排查只能依赖人工巡检,再加上两机房距离较远,管理维护起来极为不便,已成为制约矿井智能化升级的“绊脚石”。
为了攻克这一难题,该矿将压风机房无人值守改造列为重点项目,精心制定针对性的改造方案。通过更换智能高压开关柜,将设备运行参数、故障报警信号接入工业环网,搭配高清摄像头及压力、温度、电流等传感器,搭建起“上位组态操作站+PLC数据处理站+现场监测仪表”的自动化系统。系统目前支持PLC自动集控、就地控制、远程控制三种模式,可根据供风压力自动启停设备,实现恒压供风。当出现出气超压、电机超载等故障时,系统能自动报警并切换备机,保障自动恒压供风。
改造完成后,此系统成为该矿首个地面无人值守的压风设施,不仅实现了设备远程监测、控制及故障自动预警等功能,还能减少6名空压机司机岗位,设备的故障响应时间也从平均4小时缩短至半个小时,供风稳定性提升至99.8%,每年可节约人工及材料消耗费用超37万元。其中,“远程集控+智能预警”的成功实践,构建起“少人则安、无人更优”的无人值守管理新模式,为矿井智能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