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节点,答卷初成。实现首季“开门红”后,华阳集团紧抓二季度承上启下的关键期,以“人到半山不停步,船到中流当奋楫”的奋进之姿,乘势而上、真抓实干,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超半”——
原煤产量1993万吨
完成计划的105%,商品煤产量1792.9万吨,完成全年任务的51%;掘进进尺78519米,完成全年任务的51%;商品煤销量1807.7万吨,完成计划的103%,同比增加181.5万吨;瓦斯抽采量2.87亿立方米,完成计划的143.5%。
商品铝产量97522吨
超计划3722吨,完成全年任务的56%;铝板带产量60677吨,超计划8377吨,完成全年任务的59%。
化工总产量69.11万吨
完成计划的101.2%,同比增长7.66%。其中,电石产量完成21.42万吨,完成计划的100.53%,同比增长11.75%;尿素产量完成20.62万吨,完成计划的101.27%。
钠电产业
完成储能直流舱等新产品的开发任务,高性能碳纤维项目高效推进,年产39.4万吨电解铝项目(一期29.4万吨/年)通过可研评审……
一个个耀眼的数字,既彰显了华阳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强大韧性和活力,也凝聚着全体华阳人迎难而上、团结奋进的拼搏精神。
统筹兼顾抓安全
以稳固基石护航高质量发展
安全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从牢固树立“安全是管出来的”理念到推动“十真”管理落地,从“1139”安全工作思路到安全文化建塑,集团构建了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并通过精准之策、执行之力、监督之责,常抓不懈,让安全生产的“铜墙铁壁”更加牢固,保持了集团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上半年,集团聚焦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等重点工作,细处着手、实处发力、严处要求,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围绕“1139”安全工作思路,实行重点任务清单化管理,重新修订完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集团总部机构和29家基层单位2258个岗位责任;全面强化现场安全监督检查,推行“五落实”整改机制,开展“四不两直”检查82矿次,组织6轮“拉网式”排查;大力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及短板提升,制定了55项短板提升工程计划,15项短板提升工程通过验收;持续强化安监系统队伍建设,分8期对488名安监系统各级管理人员和安监员进行了素质提升培训,推行安监员履职考核,实行“班履职工作日志”。
华阳集团同步提升安全文化软实力,持续开展“亲情助安 安全华阳”活动,组织2.5万人次学习矿山事故案例,认真组织“安全生产月”活动,围绕活动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宣传,《华阳焦点》成为安全监督的一把利刃,刚柔并济的管理模式,让“十真”管理真正穿透到每个作业环节,为“双过半”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保障。
“八个专班”协同发力
以高产高效赋能高质量发展
效率是企业的生命线,坚持生产高效,让稳产、高产、满产成为常态,是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八个专班”坚持剑指“采得快、掘得慢、治得迟、管得差”,积极破解掣肘难题,成为助力安全、提高效率、释放产能的核心路径。
上半年,集团从规划设计入手,布局大采长工作面,对新景佛洼15号煤采区、榆树坡5号煤二采区、平舒8号煤采区的工作面布置进行优化,采长从180米跃升至260米以上;成功打造4个日产万吨工作面,实现集约高效安全生产;特别是二矿151205工作面配套大行程自移皮带机尾,可实现过8次机头不缩皮带,达到月产30.9万吨、日产万吨水平;一矿151212工作面合理调整生产和检修班任务,做到交接班不停机,3月份产量完成39.5万吨,刷新集团综放工作面近五年纪录。
瓦斯治理一直是关乎安全高效生产的关键。集团坚持用科技引领,让瓦斯治理变“智”理。持续推进千米钻机应用,技术攻关解难题,大幅度提升打钻效率,在新景公司和七元公司取得阶段成果,达68米/天,现场管理上水平,钻孔浓度达70%。自有打钻队伍逐步充实、能力逐步提升,完成定向钻尺7.54万米,占总进尺42.6%,其中12台钻机月施工效率达1000米以上。“以孔代巷”、“以管代巷”、倾斜钻孔代替后高抽巷、切巷定向长钻孔区域瓦斯抽采代替岩石底抽巷、预裂爆破等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推进瓦斯治理效率效果实现双提升。
切顶卸压技术应用作为解决井下动压巷道变形的重要实践,在切顶卸压留巷和切顶卸压保护巷道项目中巷道变形量均取得预期效果;深入推进一孔多用地质探测模式,构建透明工作面,预测预报回采工作面39个地质构造,精准率达92.3%,较大型地质构造实现100%精准预测预报;拆安工作在工程创优、装备升级、管理提效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八个专班”协同发力,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
“全入洗”提升煤质
以品牌力量助推高质量发展
上半年,商品煤发热量5279大卡,同比提高117大卡……煤质提升的背后是集团“全入洗、精品煤”战略的落地。
上半年,集团精准开方、对症下药,全力提升煤质“含金量”,以提质增收为导向,构建采、掘、运、选、销全过程管控体系,促进系统安全高质高效生产。
抓好源头管控“第一步”,积极落实合理避让大型构造、调整工作面设计、配备薄煤层装备、安装除铁器等原煤质量保证措施,开展煤层、入厂原煤、末原煤、矸中带煤等质量抽检3079次,推动井下煤质标准化提档升级。
紧跟市场和生产变化,加强洗选环节工艺管控,以末原煤灰分和限上率、原煤入洗率等关键环节为抓手,确保原煤应洗尽洗,提高末煤发热量,紧盯高附加值品种煤生产,动态调整品种煤质数量指标,提高品种煤产量,实现效益最大化。
健全联动监督机制,强化过程管控,实现采制化全过程视频监控,每批次均可追溯、倒查,建立煤质检测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煤样采制化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分类、查询、分析,为调度、生产、销售、结算等提供数据支撑。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集团始终坚持“以质取胜”“质量永远领先一步”,严格检测质量抽查,开展内部抽查1267批次,合格率99.8%,主动与7个重点用户开展检测比对968批次,超差率同比降低1.0%,获得用户认可。实施实验室CNAS认可体系运行管理,不断改进和提升检测质量,获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颁发的认可决定书,顺利通过复评审,确保实验室行业认可度。一系列措施的实施,进一步擦亮了“阳优”品牌。
深化“走出去”战略
以竞争力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
市场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和基础。集团始终以市场为导向,深化“走出去”战略,摸清市场脉搏、把握市场需求,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找准定位,逐步推动由适应市场向培育市场转变,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心怀“国之大者”,勇担稳产保供政治责任。集团加强与用户的沟通协调,逐月研究发运事宜,最大限度降低市场下行影响,全力巩固稳定保供煤销售,努力保持高水平保供煤兑现率。
针对煤炭市场变化快、下游需求不足等情况,集团积极抢市场、增销量、稳份额,充分发挥企业区位比较优势,深化主供区域用户合作交流,加大潜在用户开发力度,上半年,新增合作单位9家,增销20万吨以上,山东河北主供区域煤炭销售工作整体保持平稳运行,企业煤炭产销比一度达到100%,优于行业平均水平。优化品种结构,开辟高硫精煤、高挥发块炭销售新渠道,提高经济效益。坚持精准发运,按照价格孰高、增加效益的原则,结合市场变化、保供情况等,及时调整、适时增加高价区煤炭发运量,实现优质优价目标。全力争取运费优惠政策,加强与北京路局对接协商,成功开通南方流向20个主要到站运价优惠10%的运输政策,推动煤炭增收增盈。
随着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加速发展,市场化脚步愈发坚实。涂覆截齿销量增长49%;完成韩国进荣集团9吨气凝胶环保阻燃浆料订单首批次发货,为开拓国外市场奠定良好基础;重塑新能源销售营销平台,促成15家政企合作,签约12项储能合作项目,商业化推广加速落地。
打好降本增效“组合拳”
以内生动力驱动高质量发展
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降本增效是企业攻关的重要命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集团坚持“一切成本皆可降”的理念,持续引深“0+5”降成本工程,用精益管理、挖潜增效等多项举措探索降本增效新模式。
集团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抓手,对生产成本要素实施全覆盖管控,生产、机电、通风、洗选、经营五大系统涉及的单位及部门,通过对成本消耗源和消耗点进行控制,上半年“0+5”可控成本降低5.88元/吨。华钠芯能建立成本核算模型,重点加强物资采购管理和生产物资消耗管理,主材较年初采购价格降幅8.8%,节约成本约38.5万元;辅材(过滤器)较年初采购价降幅40.35%,节约成本约7.6万元;强化用电管理,从错峰生产、节能改造、系统优化、削峰填谷、节约用电五个方面深耕细作,节约电费约38.2万元。
在“降本”的同时,做好“增效”文章。坚持精细化管理创效,兆丰天成通过增加3系产品销售、修旧利废、降辅材单耗,实现效益353.44万元。坚持技改创效,钙基公司陆续完成电石炉净化布袋仓盖板密封技改等,节约生产成本约150万元;随着夏季气温逐步上升,氮基公司启动新溴化锂机组,每月节约生产成本20万元。坚持统筹资金管理创效,集团成功发行6单债券,票面利率屡创新低:3年期中期票据利率降至2.04%,创3年期债券历史新低;2年期中期票据利率突破2%关口,低至1.99%,刷新全期限债券利率纪录。
紧抓项目建设“牛鼻子”
以新引擎引领高质量发展
项目建设是企业发展的“硬支撑”。集团树牢“项目为王”理念,紧抓项目建设“牛鼻子”,坚持一切盯着项目看、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扭住项目干,以高标准、严要求、实举措推进项目建设提速提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强化统筹协调,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集团专班推进、挂图作战,明确责任分工、细化时间节点、科学组织施工、强化过程管控,七元项目年度进尺计划已完成84.23%,稳步向竣工验收目标迈进。
优化服务保障,筑牢项目落地“硬支撑”。集团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加强土地、资金、审批等关键环节保障,确保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年产39.4万吨电解铝项目(一期29.4万吨/年)顺利通过可研评审,为后续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平舒铁路专用线项目采用智能化施工技术,优化施工组织,已完成总设计量的80.59%。
创新驱动引领,打造产业升级“新标杆”。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团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赋能项目建设。碳纤维项目紧盯关键节点,14项工程按期完工并验收,公辅系统顺利投运,车间联调进入收尾阶段;万吨级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项目4月实现产线贯通,5月成功下线吨级产品,6月初产品检测达标,已具备量产条件,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征途回望千山远,前路放眼万象新。站在下半年锚定航向、蓄力再出发的崭新起点,集团将继续保持“拼”的劲头、“抢”的状态、“实”的作风,乘势而上、接续奋斗,攻坚冲刺“全年红”,用实干实绩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