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煤炭市场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山煤国际经坊煤业党委坚决落实上级要求,秉持“一切成本皆可控”理念,充分发挥“人努力”的关键作用,通过构建管理提升、挖潜降本、刚性考核、技术创新、先进装备应用的“五位一体”降本增效管理机制,全方位开源节流、节支增收、挖潜增效,为矿井健康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夯实降本增效基础,向管理提升要效益。经坊煤业打破传统预算模式,全面推行零基预算管理,精准把控资金流向。对各队组费用按照全年计划指标和各单位使用必要性进行重新核定。每月定期组织召开经营分析会和材料使用计划审核会,各单位需逐一详细说明费用支出动因,由专业部室进行深入研究审核,大幅削减了不必要的预算,5月份核减材料配件费用达180余万元。持续推进“端到端”流程优化工作,建立系统框架,推行标准化、精益化管理措施,激发内部管理活力。
全面激发内部潜力,向挖潜降本要效益。经坊煤业全面开展“识别浪费”活动,鼓励全体职工从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入手,寻找可能存在的浪费现象。截至目前,共识别浪费点346条,制定整改措施346条,实现降本增效近450万元。严控非生产性支出,压缩固定成本。号召全体职工开展降本增效活动,严格控制招待费、差旅费、办公费、车辆运行费等非生产性支出。制定严格的费用报销标准和审批流程,千方百计压减固定成本。截至目前,接待费用同比下降12%,差旅费用同比下降20%,有效降低了公车运行费用和办公用品采购费用。此外,该公司还持续开展库房物资盘点清查工作,加强内部调剂,盘活闲置资产;坚持“能自修不委外、能修理不采购、能复用不领新”的原则,减少资金占用,缓解成本压力;优化设备修理流程,建立起内部市场化维修机制;鼓励各队组开展自主维修,形成内部市场化管理模式,倒逼各单位养成自主保养、自主维修的意识,有效控制外修费用;对机修车间修理工人采用计件打分方式核算工分,真正实现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极大地提高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5月份,机修车间自修设备58台,制作非标件827个。截至目前,本年度维修费用仅为12万余元,同比下降近126万元。
严格主体责任落实,向刚性考核要效益。经坊煤业将成本管理的重心下移,逐级量化落实到班组和个人,将材料管理指标纳入队组和个人绩效考核,真正实现“人人头上有指标”。对队组材料使用实行包干制,强化定额管理,明确责任,严把材料出口关。综采一队率先进行试点,通过“数字看板”,制定常用材料消耗定额,确保每月材料消耗计划上报精准度。同时,建立“成本小分队”督导检查机制,重点查处材料乱堆乱放,重复领用、跑冒滴漏等浪费行为,并逐级考核到岗位个人,确保材料费用等控制在预算之内。今年以来,该公司共检查5次,查出各类问题28条,全部在公司经营分析会上通报,目前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毕。
着力破解发展瓶颈,向技术创新要效益。经坊煤业紧密结合矿井生产实际,以难题攻关为导向,持续开展重大技术攻关。运用综放工作面小煤柱设计及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等先进适用技术为稳产高效创造条件。在矿井南翼3-607工作面、北翼3-809工作面推进小煤柱开采技术应用,煤柱由20m优化至10m,预计可多回收煤炭资源10万吨。同时,在优化井下采掘等各类工程设计上狠下功夫,通过优化设计审批流程,完善设计管理制度,强化工程质量监管,杜绝工程设计浪费,有效降低工程成本费用。优化工作面设计,采取旧巷复用和共用辅助巷道方式,减少巷道掘进326米,节省工程费用270余万元。
加大装备升级力度,向先进装备要效益。经坊煤业逐步推进智能化由“建好”向“用好”转变。井下全面淘汰无机绳绞车、小绞车,完成南翼采区辅助运输系统无轨胶轮车“一站式”运输项目改造,人员运输单趟时长由45分钟缩短至15分钟,单班运输岗位从13人精简至5—8人,有效缓解了用工压力,运输成本控制成效显著。井下综采工作面全部使用超前支架代替单体柱、π型梁进行端头维护,彻底解决了回撤单体支柱时的潜在危险,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减少了工人作业时间,每班能多割煤约60架,每天多出煤约1000吨。更新改造了选煤厂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精煤脱介振动筛、破碎机、离心机等核心洗选设备,加大设备投入和工艺革新,精准调控参数,确保了产品品质过硬,增强了客户信任度,稳定了市场占有率。
经坊煤业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继续深入贯彻山西焦煤“强经营”工作要求,紧握“全员降本增效”算盘,深化管理创新、持续降本增效,聚势赋能奋力冲刺“双过半”,为全力打造国际炼焦煤市场领军级企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