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黄陵矿业二号煤矿深入贯彻落实“四种经营理念”,全方位推动降本增效各项举措落地生根,将“过紧日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精准施策 筑牢降本根基
该矿以“效益好必须管得好”为核心理念,通过《成本费用考核管理办法》的落地实施,制定“月度考核机制”,建立75项成本考核类别,将薪酬分配与工作绩效精准挂钩,有效激发了职工从“被动执行”向“主动作为”的转变,形成了“多劳多得、能者多得”的良性竞争格局。
为持续强化节约意识,该矿构建了“线上+线下”立体宣教平台。线上通过黄矿抖音、电子大屏等新媒体渠道,定期推送降本增效案例和实用技巧;利用线下利用班前会、专题培训等形式,开展案例分享和政策解读。用鲜活的事例、翔实的数据、生动的语言,引导职工牢固树立“精打细算降成本,干毛巾也要拧出水”思想意识,把降成本贯穿到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各领域,让人人成为经营者、个个都是主人翁。
深挖内潜 开拓增效新局
“这些加热板和冷却板,经过拼修后,就可以在井下重复使用。”3月26日,在该矿机修车间,工人正将从井下回收上来的加热板和冷却板进行清点、整理。“一季度我们共维修了149个加热板、冷却板,经过打磨、拼修再复用,产生价值48万余元。”
精打细算“过日子”,省下就是赚到。该矿将修旧利废作为降本增效的重要突破口,创新建立了严格的“三级鉴定”制度。首先进行初步检查评估修复价值,再制定详细的修复方案,最后验收严格把关质量,形成完整的闭环管理体系。同时,完善了《材料领用审批制度》和《材料管理台账》等管理制度,将费用指标细化分解到每个班组和每名职工,确保“月月有回收、月月有奖励”的激励机制落到实处。
在物资管理方面,该矿双管齐下,一方面严格把控源头采购,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新品采购量;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物资超市代储代销的优势,有效降低库存资金占用,基本实现了零库存管理目标。一季度,该矿完成修旧利废项目550余项,创造经济价值75万元,物资超市代储代销物资设备、材料、配件800余种,节省物资采购资金约1800万元。
科技赋能 深挖降本潜力
今年以来,该矿紧紧围绕“智能矿井、智慧矿区”建设核心,全力推进智能化、数字化的高水平发展。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成功落地应用,有力地推动了矿井从传统的“人管”模式向先进的“智管”模式升级。
为应对诸多挑战,该矿引进了智能快掘系统,能够清晰显示掘锚机运行状态、除尘风机运行状态、掘进进尺、掘进航向、截割轨迹,以及油泵、截割、装载、运输电机的电流参数等关键信息,成功构建起“掘-支-运-控”和除尘装置启停等工序的智能联动体系。
掘进二队队长成强飞对新系统带来的便利感受尤为深刻。他介绍:“自从应用了智能快速掘进系统,我们单班作业人数从14人减少到了8人。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实现了单日进尺34米,单月进尺更是突破了680 米大关。”
与此同时,该矿引进了 “矿用新能源无轨胶轮车”,在运输环节成功实现零排放与低能耗。此外,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和人力成本,据统计,每年可有效减少燃油支出13.6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