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网获悉,“今年政府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作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黄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煤炭长期以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能源转型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先立后破的过程。”
黄震认为,从现阶段来看,我们需要转变一个观念。“以往一旦出现缺电,就多上煤电机组。实际情况是,我国总体富电量,短时缺电力。针对这种短期缺电力问题,应该更多用市场之手调节,充分激励用户侧挖掘灵活性潜力。必须认识到,随着煤电逐渐从主体走向保障或兜底,机组运行的时间将会越来越短,经济效益会越来越低。” 黄震表示。
黄震指出,近些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快速增加,由于新能源的波动性、随机性和间歇性,短时缺电的情况可能会越来常态化。这就需要通过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火电机组特别是煤电的灵活性,增强它的调峰能力,发挥好煤电兜底作用。同时,要加快推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探索煤电机组通过市场化启停调峰获取收益,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
黄震建议,除增强煤电机组调峰能力外,非常重要的还有要通过市场机制去大力发展可中断用户、独立储能、分布式能源、可调电力资源,例如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等,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支持调节资源通过市场化方式获取收益。
关于黄震
黄震,男,汉族,籍贯浙江宁波鄞县 ,1960年8月6日出生于上海市,研究生,博士,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动力机械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发动机燃烧与排放控制、石油替代途径与新能源汽车、城市大气污染控制研究工作。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电投智慧能源创新学院院长、能源发展研究院院长、碳中和发展研究院院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委会主委,第十三、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第十四届上海市政协委员。
1978年黄震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内燃机专业,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88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97年至2002年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200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2年至2009年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2010年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2017年出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2018年当选为上海市政协副主席;2019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