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炭行业观察

“十四五”迎变局,煤炭路在何方

来源:中国煤炭网

作者:康红普

时间:2020-01-16

   当前,煤炭“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已提上日程。在供给结构持续优化、供给质量稳步提升的基础上,煤炭行业面临的未来形势如何,高质量发展还存在哪些问题?
  新时代的能源体系,要求煤炭进一步发挥“稳定器”“压舱石”作用,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其将继续保持较强的竞争优势。对此,应通过全要素、全过程的高质量发展,以越来越低的社会成本,精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煤炭的需要。“十四五”期间,煤炭仍将占到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一半以上。
煤炭十四五
  新时代能源体系:煤炭要进一步发挥“压舱石”作用
  统计显示,我国煤炭消费实物量平稳,但比重呈下降趋势。2014年至2018年,生产、消费量分别维持在36.8亿吨至38.7亿吨、39.7亿吨至41.2亿吨。2017年以前,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重各在70%和60%以上;2018年,其比重分别下降到69.1%、59%,尤其是煤炭消费占比首次降至60%以下。
  新时代的能源体系,要求煤炭进一步发挥“稳定器”“压舱石”作用。因此,消费量虽然进入平台期,但在相当长时期内,煤炭仍将保持相当强的竞争优势。
  煤炭资源的可靠性,首先决定其主体能源地位。作为最丰富的化石能源品种,煤炭占我国已探明化石能源资源总量的97%左右,按照当前规模仍可开发100年以上。
  与此同时,开发的经济性决定了煤炭的比较优势,利用的可洁净性增强了煤炭的生命力。
  从开发端看,同等热值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比价为1∶7∶3,煤炭是最经济的能源资源,且价格主要取决于国内市场,可自主控制。同时,煤炭开采负面影响稳步下降。2018年,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70%、矿井水综合利用率达72.8%,全国净增矿山恢复治理面积约1.72万公顷,煤矿区环境逐步改善。
  从利用端看,80%以上的煤炭发电已实现超低排放,优于天然气发电排放标准,每千瓦时的发电成本只提高0.4分至2分;高效、高标准的煤粉锅炉,现占到我国工业锅炉的10%。到2050年前,煤炭在发电、转化等方面的全生命周期技术经济性,依然具有竞争力。
  总体来看,目前对煤炭在能源体系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逐步趋于客观和理性;行业对生态环保强约束的深入理解,已转化为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十四五”时期,煤炭行业将进入高质量发展攻坚期。期间,煤炭仍将占到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一半以上。预计到2025年,煤炭消费量在41亿吨左右,占比约为52%。
  高质量发展时期:精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煤炭的需要
  如何理解煤炭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完成经济社会发展赋予煤炭行业的使命和担当,通过技术创新、要素优化配置,要求以越来越低的社会成本,精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煤炭的需要。换句话说,不再是产量越多越好,而是需要多少、产多少。无论何时何地、以何种形式需要,均可安全保量、及时供应,且经济、环境等成本越来越低。
  具体而言,高质量发展应覆盖“全要素”“全过程”。煤企、煤矿、工人以及产品等要素缺一不可。以煤为基础,煤企要向着高端发展,力争成为综合能源供应商,而不只简单挖煤、卖煤。矿山建设走向绿色,生态恢复与开采同步;煤炭开采走向智能化,煤炭、水、气等资源一体化;产品走向精细化、系列化,满足煤炭消费的多层次需要。相应地,煤矿工人也要由体力型转向技能型人才。
  所谓“全过程”,包括资源勘探、矿井建设、煤炭开采、退出恢复及利用等各方面。例如,勘探阶段,要求实现透明化,以高质量支撑矿井设计、建设和运营。开采后,废弃矿井还要与所在区域的发展自然结合,做好整合利用大文章。
  高质量发展应具备“三高三低”特征,即高效率、高安全度、高水平人才,以及低损害、低排放、低伤害。在进一步提高开采、利用效率的同时,实现“无人值守、有人巡检”,从“零死亡”到“零伤亡”。在自动化、智能化的基础上,实现普通技术人员向高水平人员升级。同时,通过生态复垦、采煤沉陷区治理,以及置换开采、矸石回填等措施,减少对井上、井下环境的损害,并实现常规污染物近零排放。以人为本,改善井下工作环境,减少对从业人员的身体、心理伤害。
  高质量发展仍有“六不平衡、四不充分”亟待攻克
  过去十几年,煤炭行业取得历史性跨越,各项指标大幅度优化。但面对新时代赋予煤炭的新定位、新要求,生产和消费快速增加引发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也日益突出。
  要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煤炭行业仍有“六不平衡、四不充分”亟待攻克。其中,效率、产地、技术、市场结构、利用的清洁化程度,以及资源承载区域与消费区域均有不平衡。比如,我们的全员工效虽有大幅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工效最高的神东矿区补连塔矿甚至达到平均水平的20倍。因技术发展不平衡,放炮采煤与智能化工作面并存,世界最先进、最落后的煤矿都在我国。
  安全发展、绿色发展、企业转型升级和人力资源发展得不充分,同样成为行业瓶颈。我国煤炭行业的从业人员年死亡率虽大幅下降,但仍是建筑行业的两倍,与“零死亡”要求存在差距。在建成绿色矿区的同时,大部分矿区生态环境恶劣,尚存在地表塌陷、地下水污染等问题。煤企向高端产业链延伸不足,大多参照“挖煤、卖煤”的模式,煤炭清洁转化规模有限。煤炭从业者已超过340万人,60%以上的从业人员却是初中及以下学历,近年大学生毕业从事煤矿生产的人数大幅下降。
  对此,通过智能化、绿色化、健康化及多元化的路径,实现煤矿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升级,最大程度减少生态环境损害,由管控“死伤”向保护健康转变,并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创造新业态,在“十四五”期间,将取得阶段性突破。
  到2025年,力争实现全员工效提高100%,百万吨死亡率0.05以下,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地表塌陷率减少一半,煤炭利用80%以上实现超低排放,职业病发病率降低20%等目标。在攻坚基础上,2035年前后实现真正的高质量发展,让煤炭成为受人尊敬、人才向往的高新技术行业。

特别声明

国际煤炭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煤炭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煤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煤炭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微信 朋友圈

相关推荐

更多煤炭信息推荐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