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炭媒体聚焦

大同:荣耀写进历史 转型激活未来

来源:

时间:2015-06-05

“大同是祖国的一块宝地。这里被人们称为煤海,每一座山下都埋藏着优质乌金。这里有几万名以勤劳勇敢著称的煤矿工人,他们每天从井下开采出成百上万吨的煤炭,输送到祖国的四面八方,给人们带来光和热……”

这是1967年4月18日《人民日报》上的一段文字,今天读来仍然十分亲切。

大同是中国版图上的地理要塞,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能源要塞。大同煤炭探明储量312亿吨,目前年产原煤约1亿吨,年外调量8000多万吨,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累计向全国各地调运煤炭27亿多吨。每遇各地煤炭能源紧张,大同总是不遗余力开足马力生产煤炭,支援全国!

大自然的慷慨馈赠,带给大同奉献与骄傲、繁荣和富庶,却也把资源城市面临的各种难题留给大同。加快煤炭产业转型发展,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成为必需的选择。

近年来,大同市踏上加快煤炭资源转化、产业转型升级新征程。一方面,全市巩固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成果,大力提升煤炭产业整体素质,建设形成了一批“集约高效、低碳环保、安全人文、生态文明”的现代化矿井,煤炭生产走进了“大矿时代”。另一方面,立足自身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煤炭基础、支撑作用,深入推进煤电一体化进程,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以及煤制气等清洁能源,全力打造国家级新能源示范城市。2013年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开启了大同新能源发展的历史新阶段。两年来,大同光伏产业建设突飞猛进,目前装机容量为25万千瓦,在建电站18万千瓦。目前,大同市电力总装机容量和光伏装机容量均位列全省第一,电网每年向京津冀地区输电300亿千瓦时。此外,以煤为基,加快装备制造、医药园区、旅游文化产业等园区建设,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山西省作出加快煤炭产业“六型”转变,走出一条革命兴煤之路重大战略部署以来,大同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煤炭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从煤炭体制和市场化配置资源入手,用改革的办法、法治的思维对破解煤炭产业发展困局进行系统探索和全新布局,努力实现煤炭管理体制和管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煤炭行业向市场主导型、清洁低碳型、集约高效型、延伸循环型、生态环保型、安全保障型转型发展,使煤都建设发展站在更高的起点上。

按照全市产业布局,大同将继续调整能源结构。在煤电一体化发展方面,2015年将以国电、大唐、同煤、华电四个集团为中心,大力推广风冷、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建设千万千瓦级火电基地。2015年完成同煤塔山二期2×66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项目主体工程,争取京能左云马道头、同煤阳高、同煤浑源三个2×35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项目获批开建,力争将国电湖东2×100万千瓦项目列为通道重点电源项目。新能源方面,全面建成总投资72亿元、装机90万千瓦的采煤深陷区光伏发电、浑源天镇光伏扶贫等光伏发电项目和总投资60亿元、装机98万千瓦的风力发电项目;推进投资50亿元、装机4×30万千瓦的浑源抽水蓄能电站,增强调峰能力。届时,全市运行和建设电力装机规模将超过1600万千瓦。

在发展现代煤化工方面,大同市将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循环延伸为目标,加快建设现代煤化工基地,着力抓好投资额为258亿元的中海油煤制气转型标志性工程,抓好同煤60万吨甲醇、10万吨活性炭项目达产达效,60万吨烯烃项目开工建设。同车10万吨活性炭项目一期试生产,争取二期开工。培育壮大华青、光华等一批活性炭潜力企业,建设活性炭基地。

在大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方面,大同市将以提升塔山园区循环经济水平,促进煤炭行业的清洁发展、循环发展和绿色发展,建设煤、电、太阳能光伏材料、新型材料等循环经济产业园。并以此为龙头,在全市产煤县规划一批煤炭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实现减量化、再利用、多联产,以提升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为突破,进一步做好煤矸石、粉煤灰、矿渣和矿井水的综合利用,努力构建新的现代产业组织体系。

坚持以煤兴产,大同市还将大力扶持同煤煤机、同华矿机、唯实机电、北方煤机等项目建设,打造煤机制造基地。加快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等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式发展。

多年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必然形成大量的生态环境欠账。煤都转型过程中,大同市结合实际,将产业发展与沉陷区治理、新农村建设、扶贫搬迁、生态园区建设等有机结合,积极探索采煤深陷区治理的新路子。其中,针对光照资源丰富、采煤沉陷区土地资源丰富的实际,把发展光伏发电作为主攻方向之一,力争把项目基地打造成光伏新技术示范地、领跑技术实践地、先进技术示范地。日前,左云采煤深陷区光伏发电项目已召开方案汇报会,相关工作正加紧进行中。

对于大同这样一个典型的资源型老工业城市而言,转型发展不是简单地否定资源优势,而是依托煤而不依赖煤,随着煤炭支柱产业向煤电一体化、煤化工、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产业的转变,大同市将抓住产业转型这个核心,走出一条独具大同特色的产业转型之路。作为国家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大同将不虚此名。

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同市作为中国煤都的荣耀,在昨天,在今天,也在明天。

特别声明

国际煤炭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煤炭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煤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煤炭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微信 朋友圈

相关推荐

更多煤炭信息推荐 >

图片正在生成中...

关闭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