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炭媒体聚焦

去地下175米看煤炭怎么开采——坊子炭矿遗址文化园对外开放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本站整理

时间:2014-11-23

国际能源网讯:  作为潍坊近代发展的重要标签之一,1898年开始运营的坊子煤矿已跨越三个世纪。11月19日,系统展现坊子煤矿百年历史变迁的坊子炭矿遗址文化园正式对外开放,参观者更可随绞车下到地下175米深处,近距离接触最原始的煤炭。

   沿北海路一直往南走,到坊子老区八马路就会发现,路边矗立这一个古朴的“坊子炭矿”大门,这是按照1906年拍摄的德建坊子炭矿大门1:1复制而成。大门后面,就是19日上午正式对外开放的坊子炭矿遗址文化园。

  走进园内坊子炭矿博物馆,是利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旧车间改造而成,从最原始的矿工手刨肩拉挖煤,到后来的半机械化、综合机械化采煤都在一个大型浮雕上展现出来。工作人员介绍说,炭矿博物馆分板块介绍了煤炭的形成、煤炭的赋存、煤炭的开采、煤炭的利用以及坊子煤矿的历史、现在与未来。在煤炭形成板块中,3D影像图会向参观者们展示植物是怎么一步步变成煤炭的。

  据考察,坊子的煤矿形成于中生代的侏罗纪时期,作为“坊子炭矿”进行开发则开始于1898年。1898年9月,德国人在坊子煤田开凿了一口竖井,开凿之初,“坊子”地名并不存在,德国人借用附近坊子店之名,先建坊子炭矿,再建坊子火车站,随后坊子街、镇逐渐形成。经过一年多的修缮,竖井原址被打造成“井下体验区”,完整再现了百年前德国开采时期的煤矿场景。

  据了解,炭矿遗址文化园项目建设分三期推进。先期工程主要内容为煤炭博物馆和井下体验区,再之后还将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创意中心、儿童乐园等,将更加丰富立体的展现百年煤矿风采。

  

  井下百年巷道依然结实耐用

  井下体验区是由1898年德国人开凿的第一口竖井改造而成。19日上午,记者跟随参观者们下井体验了一番。井下的世界,神秘又有历史感。

  换上矿工服、戴上安全帽、手里举着矿灯,记者跟随走进了一个“罐笼”中,这就是上下井的“电梯”。两边的门帘关上后,罐笼开始下降,站在里面几乎感觉不到晃动,只能透过门帘外的井壁看出罐笼在快速下降,2分半钟,井壁上出现了深度指示的提醒:海拔高度-105米,垂直深度175米。

  门帘打开,是另一个世界。百年前德国人建设的巷道依然结实耐用,一些前来参观的外地业内人士不住地感叹当时严谨的工艺。在480米长的巷道内,从人力车到马拉车再到电机车、皮带传输机,有硅胶矿工展现不同时期煤矿劳作的历史长景。

  井下还设有专门体验挖煤的现场,参观者可以亲手触摸到那些埋在地下尚未被挖掘的原始煤炭。

   坊子煤矿,始建于1898年德国人修建,先后经德国、日本、国民党和解放后不同的开采时期,至今已有110多年的开采历史,目前是国内唯一横跨三个世纪仍在生产的煤炭矿井之一,现属山东新方集团。

  坊子煤矿建国初期一直是属国家原煤炭部96家统配煤矿。建国以来,为山东省及全国输送煤矿管理及职工两千多人,被称为山东煤矿的培训学校。创下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几个第一:第一个用机械化开凿立井、第一个引进机械制造煤砖、文革期间全国唯一没有停产的矿井、山东省8个煤田唯一的中生代侏罗纪煤田等,具有极高的历史和地质研究价值。

特别声明

国际煤炭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煤炭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煤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煤炭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微信 朋友圈

相关推荐

更多煤炭信息推荐 >

图片正在生成中...

关闭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