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进入秋季天气转凉后北方的雾霾天气即明显增多,人们开始担忧雾霾天气再度伴随采暖季袭来,加之“久经霾场”节能环保意识已经明显提升,见到违规排放的企业和个人,也习惯以拨打“12369”等形式进行举报和投诉。
不过,作为公认雾霾元凶的煤炭行业由于身系就业、经济发展重任,近期迎来的救市政策可谓接二连三,自上而下:从行业协会牵头协调、争取政策,到企业间携手减产、提价,再到李克强总理最终的“维稳”定调,煤炭价格仿佛到了跌无可跌、不能再跌的地步。这般优待实在叫也曾为地方乃至全民经济发展起到“头马”作用,现在开始走衰的房地产以及同样深陷经营困境多年的钢铁等行业眼红不已。
眼瞧着煤价的逐步趋稳,监管层对煤炭行业的关注热度并未降温:国庆假期前夕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做好清费工作的基础上,计划已久的煤炭资源税改革启动,从2014年12月1日起取消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煤炭资源税正式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具体税率由省级政府在规定幅度内确定。至此,各界热议已久的煤炭资源税改革终于落地,同时调整的还有已经完成税改的油气产品资源税税率和相关价格调节基金。
助力煤价反弹 下游早提防
之前企业、学界人士对煤炭资源税改革意义的解读已较为充分。对于颁布后对行业的影响,不少行业人士认为是增加了煤炭企业负担,尤其是在时下供应宽松、煤企“缺乏”市场定价权,同时地方杂税清理结果未明的背景下。
其实细想一下,上述因素确实存在,但相较而言煤炭资源税改更多的还是利空消费方,即煤炭的消费用户。而这也是煤炭资源税改革空喊多年难以实质性推进的真实原因:煤炭处于强势地位时,资源税按价计征后增加的经营成本,可以轻松转嫁至下游火电厂、钢厂等用户端,而彼时这类企业或持续亏损,或久受铁矿石盘剥经营困难,实在无力承受这部分费用的增加。随着近两年多时间煤价深跌火电盈利丰厚,加之燃用廉价煤炭所带来的环境恶果显现,监管层考虑煤炭资源税改革的时机已不能再拖。
反映到对煤炭行情的短期影响,或许将是行业利好,即支撑煤价筑底反弹,乃至放大第四季度煤价反弹幅度。因为现阶段煤企大面积亏损已是公认的事实,虽然深陷供应宽松的市场魔咒,但煤企联盟减产保价以及提升煤炭进口税后,资源的供应量有所减少,而资源税的计征方式调整确实增加了煤企的经营成本,久亏的企业难以独自承受这部分压力,势必需要转嫁至下游。
相对,下游电厂以及钢厂等用户的经营情况较前两年也有不同程度改善,接受能力提升,加之多数企业的煤炭库存储备有限,面对采暖季的到来接受涨价的“意愿”也被动强化,都为接下来的煤炭行情奠定了反弹基础。结合煤企携手限产保价、采暖季需求旺季到来,以及刚刚颁布的提高进口煤关税措施,煤炭资源税改此时出马,有望成为助力煤价反弹的一剂新药。
结合时下的市场观察,煤价第四季度上涨虽然早有共识,但业内人士对此依然不敢乐观,主要担忧是经济增速减缓,实体需求不畅,市场在大秦线检修前也未见明显的采销放量,期货市场多头也是步步谨慎。不过除了对煤炭行业的眷顾,政策面对萎靡的房地产市场亦开始加力扶植,多年高高在上的住房公积金也有望“走下神坛步入寻常百姓家”,可见高层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容忍度已接近底线,后期托市动作还将值得期待;结合APEC会议期间环北京地区钢企限产,近日钢材(2565, -30.00, -1.16%)行情开始反弹,铁矿石价格也快步跟进,焦煤行情也有希望跟涨。
但考虑冬季来临后建筑市场将逐步停工,工业生产节奏放缓,焦煤需求难以持续,价格反弹幅度及持续周期不容乐观。考虑采暖季需求支撑,动力煤的需求将更显刚性,遥想去年同期几乎是同样的市场条件下,煤企联手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将价格拉涨逾百元,幅度远超市场预期。今年此景虽然难以再现,但是整年没能翻身的煤企能做出什么惊艳之举也难预料,煤炭市场或迎来一轮时间及幅度都尚难确定的上涨行情,电厂为代表的下游用户应早作提防。
限煤工作继续深入
相对在成本面体现出的短暂支撑,中长期看煤炭资源税改革后将更加体现资源的真实价值,尤其是不可再生及环境成本,进而增加应用端的煤炭消费成本。现实表现形式为,煤炭资源税按价征收后资源的最终持有者——地方政府,将更有动力对煤矿超产、盗采等行为进行监督,减少廉价资源的输出,进而协助企业提升煤炭售价及加工利用能力,切实实现资源的最优化利用,将煤炭吃干榨净,以换取更多税收利益,用作地方发展的“创业”资本。
这在目前煤价低迷时期看可能是困难重重,但地方政府尤其是资源型省份,比如“三西”地区,眼见着新疆、内蒙古等地油气资源税改后相关财政收入呈现几倍增长的明显变化,必将煤炭资源税作为清理煤炭冗余杂费之后的生财新路,进而将相关工作提上继房地产开发之后的全新高度。
可见,煤炭资源税改滞后影响更为深远的更多是用户端市场,此举也表明监管方在近年持续对煤炭供应端加压管控的形式正发生转变,后期控煤压力将更多持续地向应用端倾斜,电厂、钢厂等用户廉价用煤的时代终结。而通过提升能源消耗成本的方法倒逼用户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也正是资源税征收的意义。同时,煤企承载过多管控压力被逼转型新型煤化工,造成国内煤制油气等行业投资过热的局面也有望随之缓解。
对于各界尤其是煤企更为关注的清费工作如何落实,资源税率确定后煤企负担是否增加等问题,基本上也是全由地方政府决定。由于历经几年的关停中小、兼并重组工作后,现下存在的煤企多为国有或国有控股,以致于在行业不景气时地方政府慷慨地以一纸文书即可缓收或免收众多企业的涉煤杂费,并出台地方性保护措施,辅助煤炭企业渡过难关。预计待到煤炭行业供应高峰调整结束后,行情反转再展辉煌的时节,缓免的这些费用会否转换形式再现江湖,也依然由地方说了算。考虑到地方涉煤杂费与资源税之间名词转换的关系,顶层在煤炭资源税政策设计时,将主动权空出,把税率决定权下放至省级政府,预计随着后期煤市行情的变化,各地煤炭资源税率费率的定期或不定期微调多将屡现。
不过,整体看煤炭资源税改革相对此前对企业巧立名目“横征暴敛”已是不小进步,起到了确立机制完善体制的作用,使得政府的有形之手行动起来有所制约。同时,资源税也拓宽了地方政府财税收入来源,这在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地方债危机四伏的现实环境下可谓各地救命的摇钱树苗,保障地方实体产业发展、维护地方经济稳定、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助力实体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的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