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山西,正在上演一场招商引资大戏,仅最近十天内拟定的引资额度,就已达2万亿之巨。如此巨大的引资额度,在山西近年来的发展中极为少见。一位民企人士却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很难保证如此庞大的投资能够如数如期获得,其中难免会有水分。”在当下煤炭业不景气的时候,山西毅然抛出2万亿的大绣球吸引民资入晋投资也很正常,但是当年的浙江民资改煤潮中被要求退出仍历历在目,现在投资山西真的安全吗?
1、山西为何此时推万亿投资
煤炭遇冷 山西煤企内外交困
山西主要煤种,包括电煤、焦煤和化工煤等,均已连续数周价格下跌。最近的一份工业经济统计称,2~5月份,煤炭企业还只是利润下降,而7月中旬记者在大同、晋中等地见到,坑口煤价已跌破成本线,部分煤炭企业进入亏损状态。
山西省统计局7月4日发布的数据称,今年1月至5月,煤炭工业实现利润400.8亿元,“煤炭行业盈利并不乐观”,2月至5月,全省煤炭行业利润增速分别为18.8%、13.6%、7.9%、3.2%,利润仍在增长,仅是增幅在下降。不过事实上目前状况已经更糟,尤其是国有煤矿企业。本轮经济衰退和煤价下滑,势必对整合煤矿的技改进度产生重大影响。如山西煤运在晋中、大同整合的许多煤矿,已经通过“向福建人外包”或寻找投资人再次转手出让的方式化解其资金压力。
煤炭“黄金十年”终结 限产、降薪、转型成关键词
来自秦皇岛海运煤炭网的监测数据显示,作为“风向标”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已经连续12周下跌。7月25日,秦皇岛港5500大卡市场煤价为631元/吨,比上年末下跌229元/吨,继续刷新该指数设立以来的最低点。
今年3月以来,国内煤炭价格快速下跌,出现了多年没有出现过的量价齐跌现象。6月27日,山西省发布的煤炭企业库存量显示,截至目前,全省煤炭企业库存178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4.7%,比年初增长8.5%。山西作为煤炭大省,因煤炭价格大幅下跌,煤炭行业外销量增长态势缓慢,虽然销售收入继续增长,但增速放缓、利润下降。今年1月至5月,山西省煤炭行业利润400.8亿元,同比增长3.2%,比上年同期回落33.6个百分点。限产、降薪、转型已成山西关键词。
煤税因煤炭行业寒潮减收严重
由于煤炭行业遭遇十年未见的“寒潮”,一向以煤炭税作为“动力引擎”的山西国税,如今这一“引擎转速”出现下降,税收出现严重减收。而严重单一的税源结构,也加大了山西国税组织收入的结构性风险。
20日,山西省国税局发布消息称,煤炭行业遇冷,量降价跌,致增值税减收严重。据数据统计,7月份煤炭行业入库增值税38.51亿元,同比减少25.53%,减收13.21亿元。
“一煤独大”特征明显 山西国税税源存单一风险
山西经济举足轻重的传统产业煤炭,在我省转型跨越发展中,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产业升级步伐,在集约化、现代化、多元化、生态化等“四化”发展过程中,实现了质的飞跃,走出了一条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道路。
据山西省国税局统计资料显示:上半年,全省煤炭(原煤洗煤)行业增值税累计完成340.04亿元,增长16.96%,占全部增值税总额的60.56%,增收49.31亿元,占全部增值税增收额的87.65%。煤炭生产和煤炭运销两大行业共增收55.19亿元,占全部增值税增收额的98%。煤炭行业税收贡献率居各行业之首,税源结构更加集中,呈现高风险态势。
2、民资曾在山西有过惨痛经历
500亿温州民资投资山西煤炭 却被要求需退出
浙江民企大规模投资山西煤矿始于本世纪初,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
山西省内媒体曾公开报道,煤炭新政让煤炭企业在真正意义上成了资源和资产的控制者,这让煤矿主们吃了“定心丸”,敢在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改造方面投入资金了。据悉在煤改之前,投资当地煤矿行业的温州资金,就高达500亿元。
大部分在2009年签署兼并重组合同的温州投资者,一年之后虽然已经过了合同付款期限,但很多人并没有完全拿回当初约定的补偿款。
“目前套住的温州资本大约500个亿,估计最多拿回来250亿。”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称。
山西煤改一波三折 周德文:地方政府须善待民资
山西煤改的一波三折,令很多问题凸现出来。并购重组市场化不强、民营资本因先天的不足和实力的薄弱导致其在这场煤改大潮中出现弱化的趋势等。如果这种现象持续下去,势必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影响。
先前被迫离开的温州民营资本,重新被挽留下来。据相关介绍,为避免浙江民营资本利益受损,山西省将允许之前在煤改政策中“滞留”的温州民资入股国有煤炭企业。按照新方案,温州投资者可将被并购的小煤矿和参与兼并重组的国企一同设立子公司,并依附于国有煤矿。兼并重组后没能拿到的补偿余款可作为资本入股。但有一条新规定,即在新设立的子公司中,国有企业占股51%,民营资本占股49%,双方可共同参与公司管理运营。
第二波山西煤改潮声轰鸣 煤老板命运或起死回生
在2009年的第一波兼并重组中,坊间一度流传山西的动作只是迫于安全压力,实际还是希望外来民间资本能继续留在山西。
而截至目前,要清退的所有民营煤矿,虽然跟地方政府及国企签订了赔偿协议,但至今落实的赔偿并不多,很多煤老板只领到50%左右的钱。
当双方还在僵持中,第二波重组来了。据闻,山西方面松开了对民营资本完全清理的限制,声称被迫离开的民营资本,可以选择重新留下,没有拿到补偿款的企业,可以补偿款为资本入股,与参与兼并重组的国企成立子公司,但新设立的公司国企必须控股。
3、煤老板的出路在何方 他们是弃儿吗
煤老板称政府对煤老板关爱不够 他们不愿做弃儿
在8月20日举行的首届世界晋商大会全球晋商投资与发展论坛上,前煤老板、山西信友集团董事长刘芳亮表示,政府对煤老板关爱不够,并在当天会场上引发了不小的反响。
在刘看来,负面煤老板的形成主要是因自身素质不高、传统思想作祟和行业的特殊性。长期贫困和从业压力传统思想,让他们更渴望改变命运、改变生活、享受生活,而买房置地、买豪车豪宅、投资房地产这些在外界看来怪诞的行为外,在他们眼里却是再正常不过。政府在投资环境的创造和新型项目的准备上稍显滞后,缺乏对这个群体应有的关注和指导,从而使煤老板们在投资和发展方向上迷茫,最终导致手中充裕的资金严重外流
山西万亿民资脱煤 煤老板热衷放高利贷
2008年山西着手煤炭资源整合,至今矿井数量从2600座压减到1053座,办矿主体由2200多家减少到130家。大量民间资本从煤炭领域退出,煤老板去向不一。根据非官方估算,近万亿民资退出煤炭。
而“煤老板”们不甘落寞,更不会谢幕,他们正寻找新的江湖。在这场行业变革和资本盛宴中,更多的人不愿意放弃煤炭旧业,奔赴新疆、内蒙等地寻找新的资源。相反,一些煤老板更愿意在地下钱庄成为“高利贷”债主。
养猪、房产、旅游、高新技术产业转煤老板是涉足重点
山西自2008年就开始煤炭资源整合,2600多个煤企通过兼并重组,缩减为130个,山西煤炭百万吨生产死亡率也由2005年的0.905下降到0.187,降幅达到80%。与此同时,煤炭资源整合重组的背后,煤老板也从政府获得超过2000亿元。加之其本身就已不菲的财力,不少煤老板成了“富贵闲人”,也开始涉足“非煤”产业,而养猪、房产、旅游、高新技术产业是涉足重点。
对于目前宏观经济下煤炭市场的变化,某煤老板用了“调整期”这样一个词,他说,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市场微调,能源企业会有一定变动,行业发展黄金期可能已经过去。
煤老板组团买飞机 不嫌价格高嫌机型小
一位山西某集团的副董事长告诉记者,自己前期已经和几个飞机制造商有过接触,这次特地到现场看飞机。“发现几个机型都显得小了,目前看上庞巴迪一款4000多万美元的宽体公务机,内部宽敞,适合公司人一起出行,如果色彩、装饰和保养方式等都确定,将立即下单。”这位副董事长表示,当天与她一同赶来买飞机的山西老板不少,大家合起来或许会购买超过5架公务机,由于山西外出不太方便,都希望购买飞机方便出行。
4、山西资源消耗性模式走到尽头 转型成必然
富士康来了:将投千亿打造山西成全球精密制造之都
据了解,未来5年内,富士康将投资千亿元,把山西建设成为全球最大的精密机构件、镜头模块、光通讯零组件、陶瓷结构件、精密刀具、铝合金部件、精密模治具、机器人等八大生产基地,形成八项世界第一,将晋城打造成全球精密制造之都。此外,2013年,富士康将在大同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打造中国最先进的新能源发展示范基地,以绿色能源带动山西产业结构转型。
作为新晋商中的一员,郭台铭已用实际行动在家乡开启“脑矿”工程。早在2004年,富士康以高科技产品布局并落户山西。2009年富士康在山西年产值已突破百亿。目前太原厂区8万余人,主要致力于苹果全球最新高端智能手机等的生产。
李彦宏也来了:希望百度云计算中心成为山西科技名片
山西一直是中国的资源大省,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举足轻重的能源中心。而进入信息时代,山西省做出了向信息化等战略产业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决策,今年仅用了4个月时间就在高新科技项目领域投资近2400亿元,不断引入前沿技术,推进山西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李彦宏同时表示,希望此次合作的示范效应未来能“吸引更多有实力的企业把自己的云计算中心建设到山西来,共同推动山西云计算产业链的构筑,使山西不仅继续扮演好驱动中国经济建设的能源中心的角色,更成为驱动中国信息化未来的计算中心。”
山西以“新兴产业”破“资源诅咒”
今年以来,受宏观经济增速回落影响,套在煤炭大省山西头上的“资源诅咒”不断缩紧,部分企业巨头不堪压力搞起“副业”。大企业“不务正业”的做法,顿时引起舆论关注。为此,山西省政府8月10日下发通知,要求12家省属国企剥离“副业”,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主业。
主副业之争的背后,反映的其实是煤炭大省山西为破解“资源诅咒”所做出的探索与思考:是“一煤独大”,还是“多元发展”?“多元发展”,又该如何处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