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煤炭资讯

中国煤炭市场正在反转变低迷

来源:中国投资咨询网

作者: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05

  持续红火近10年的煤炭市场令不少投资者敢于投重金到煤炭行业,尤其是去年,大量资金流涌入煤炭实体产业,以煤为基础的相关产业被看好。其中,不少投资者抱有这样的想法:不管产品市场如何,只要沾上"煤"字的边,就不愁融资。

  赵老板是靠开办煤场起家的。在2010年煤炭市场火暴的时候,他拿出10万元起步资金,按照每亩1000元的价格,在陕西省蒲城县高阳镇租了10亩地,办起了煤场。凭着自己的关系网络,赵老板帮用户买煤,赚取差价,生意红火。

  姚老板也是在高阳镇做煤炭生意的,主要靠租赁煤场赚钱。2011年,趁着市场形势好,他也"倒了一些煤",除收回投资外,还净赚了60万元。

  由于煤炭逐渐代替农业,成为高阳镇的经济支柱,高阳镇政府就创造一切条件,扶持做煤炭业务的企业,许多人从中看到了商机。陆陆续续,当地有10多家煤场开张营业,不少当地的企业看好赵老板的企业,前来投资。这样,赵老板一共租了100亩地,开展煤炭业务。

  姚老板原本靠银行贷款扩大规模,后来也接到不少民营企业的橄榄枝。抱着赚了钱大家分的想法,他主动提出以2%至3%的利息率作为投资回报。借着市场东风,姚老板随后从银行贷款,改造煤场,扩大规模,耗资150万元以上。不少煤炭经销商看中了赵老板的信誉,也提出租赁他的煤场。"一般是按月付租金,不少经销商为了表示诚意,一次付1年的租金,还承诺要承包8年、10年。"煤炭市场的繁荣让许多煤场主发了大财,他们扩大规模完全不愁资金。

  赵老板说:"2010年5月到今年2月,租赁煤场的煤炭经销商在我这里交易煤炭24万吨,利润400万元。尝到了甜头的经销商满口答应,预付给我200万元,再承包10年。"市场繁荣,融资来得容易,这样的状况最终被煤炭市场的反转打破。今年3月开始,陕西煤炭市场逐渐低迷,导致赵老板的煤场出现了信誉危机:承包商受煤炭滞销的影响,不再提承包10年的承诺,当初扩大煤场规模的投资设想失去了价值,大量投入换来的是不能增值的死资产,以姚老板、赵老板为代表的煤场主陷入困境。

  为了寻找出路,姚老板考察了精洗煤市场,表示看好,于是决定投资300万元,上一套洗煤设备。他满怀信心地找到当初承诺贷款的银行,却一直没有下文。

  姚、赵两位老板的遭遇,表面看是民间资本盲目投资的结果,却也反映出目前煤炭市场正在转冷。国家调控经济结构的政策影响力已经辐射到电力、建材、钢铁、机械制造、化工行业,并延伸到煤炭、石油等基础能源产业。据了解,目前许多煤炭在建项目的投资者普遍感到资金压力大,融资贷款艰难。

  经济转型是异常艰难的过程,需要时间来完成,就像煤矿井下采掘比失调,同样需要时间来调整。值得注意的是,市场瞬息万变,民营企业已经率先改变策略,寻求生计了,国有企业的动作却并没有那么迅速。当银行"断奶"、自筹资金又跟不上的时候,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就会凸显出来。

特别声明

国际煤炭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煤炭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煤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煤炭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微信 朋友圈

相关推荐

更多煤炭信息推荐 >

图片正在生成中...

关闭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

返回